川观智库丨热议的Web3.0到底是什么?

广告 X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陈一涵 川观智库研究员 李媛莉

Web3.0是近期热议的一个概念。关于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Web3.0?

查询国内外文献和公开研究,川观智库发现目前其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但业界和学界对Web3.0的核心特征有一定共识,认为它是一个去中心化、主动性强、多维化的网络,是一个全新的个性化的互联网时代。它是网络技术发展的第三代,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将他和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即全球当前普遍使用的Web2.0、互联网最初形态Web1.0)进行比对,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它。结合Web3.0研究机构Messari Research的《Web3.0,一言以蔽之》一文和前美国货币监管署代理主计长、前币安美国执行长Brian Brooks去年底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解释,Web1.0的典型特征被定义为“可读”,指这时候的互联网只能浏览,典型的产品有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Web2.0的特征是“可读+可写”,用户不仅可以阅读内容,还可以编写发布内容,如各种博客就兴起了。

相比前两者,Web3.0的特征则是“可读+可写+拥有”。用户能够拥有一个自己管理和控制的数字身份,进而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通用数字身份体系。这样用户在Web3.0时代就不必在不同中心化平台创建多种身份,而是一个身份可以通行所有平台,并通过获取数据所有权从根本上解决隐私问题等。

绵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佘明洪向川观智库表示,Web3.0实际上是在Web2.0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运用最新技术对安全上的升级换代,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身份体系。他认为,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Web3.0狭义地理解为是“Web2.0+区块链去中心化、隐私保护、数据私有化等相关特点”的下一代互联网。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版权声明
法律援</div>        </div>
    </div>
        <div clas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