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创新.筑梦未来
温州市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研究
项目组第十次活动
心得体会
01
戴凌敏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2023年12月15日,感谢冯老师组织的主题为聚焦“数据、算法、算力”的人工智能项目课程研究活动,我在钉钉直播群听取了八位老师分享的优秀的人工智能课例,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叶颖老师的《AI乐捐箱》课程和郑祥老师的《AI情感识别实践:打造情绪感知灯》课程,非常值得我借鉴和学习,接下来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叶颖老师的《AI乐捐箱》课程,以小喵科技作为学习套件,并结合百度云服务器,指导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想改造乐捐箱,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AI乐捐箱围绕六年级课程,以校园中真实问题驱动开展项目化学习。真实问题驱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叶老师在项目化学习中采用创建真实的驱动问题,分解具体的关键问题,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架,如课件、教案、微课视频、项目活动手册、学习范例等,开展多元的全程评价。学习资源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提供更加直观和形象的学习体验。
郑祥老师的《AI情感识别实践:打造情绪感知灯》课程,课例项目很新颖地选择了具有趣味性和价值性的校园情绪守护者主题,采用Xedu工具、MIND+、python、行空版,按照非常详实、有价值的课例项目设计:项目导入、图像识别原理、数据集制作、图像模型训练、图像模型推理与展示来实现,逐步完成项目化课程建设。
人工智能项目化课程积极引领着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它以真实情境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课程中,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接触真实情境,加上完整的不断磨砺的项目设计加持,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几位老师分享的优秀的项目化课程,对于我未来的教学和实践是非常积极的引领。
02
谢阳杰 温州市实验中学
本次人工智能和编程的老师们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个老师介绍了几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让我对“数据”、“算法”和“算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AI乐捐箱》项目通过使用“KittenBot小喵科技”未来板+教育扩展板+KOI摄像头等学习套件,并使用配套的“kittenblock”软件进行编程,学生们能够设计制作具有“看、听、说、想、学”功能的AI乐捐箱。这个项目以校园中真实问题为驱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被这种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深深吸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人工智能技术。
陈鸿宇老师的AI_COOK”智能做菜程序的设计思路。这个程序从初中生假期想学做菜却不知如何下手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学生的需求识别和推荐做法。其中,拍照识菜功能和语音智能控制的设计非常创新,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和享受美食。这个项目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的“诚真图书馆”借阅系统的智慧改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学生们能够实现无卡借阅及更多功能的智慧改造。这个项目以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让他们真正理解人工智能的数据、算法。这种将学习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另外还有其他老师的生动有趣的案例,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03
郑祥 温州市第四中学
2023年12月15日上午,在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分别学习了永嘉县上塘城北小学叶颖老师《AI乐捐箱:探索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中的数据、算法和算力》课程、温州育英实验学校小学分校纪考专老师的《算法有道,AI赋能——“AI智能门禁小助手”课程孵化记》课程、苍南县钱库镇第四小学黄道奔老师的《童芯同创一童芯派AI编程公益课程》课程、温州市绣山中学陈泓宇老师的《智趣下厨:厨房里的AI演绎》课程、平阳县鳌江镇第八中学宋灵素老师的《诚真图书馆:身边的AI数据算法探索》、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邓昌顺老师的《以数据为基,迈向新一代AI教育》-—“小E游温州”AI课程、温州大学陈婧老师的《算法果谱:数据之舞与算力韵律》课程,深刻感受到各位老师关于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思考,让我有了很多收获和启发。
首先,人工智能课程要尽可能地基于真实问题情境来设计和开发。只有基于真实情境的人工智能课程才能让项目课例更接地气,才能让人工智能课程最终与造物相连接,应用于生活中。其二,人工智能课程的设计一定要聚焦数据、算力和算法,学生只有感受到数据、算力、算法的重要性才算是真正地入门,才能理解人工智能底层的原理和技术。其三,作为一名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时刻准备着:为人工智能教育课堂赋能。
04
吴建永 瓯海区第二实验中学
有幸参加项目组的活动,我认真看完了大家的项目课程,感想颇多。我对于平阳县昆阳镇第六小学陈慧娴老师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AI 图像分类模型训练与应用》的课印象深刻,听完她的课我有以下收获:
1. 人工智能“三驾马车”:数据、算法、算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算法和算力这三驾马车。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是人工智能的灵魂,算力是人工智能的引擎。
2. 人工智能通过“喂养”数据而获得智能
人工智能通过“喂养”数据而获得智能。数据越多,人工智能就越聪明。因此,收集和清洗数据是人工智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3. 浦育平台的应用
浦育平台是一个在线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的 AI 课程资源和实训环境。我们通过浦育平台学习了 AI 图像分类模型训练与应用课程,受益匪浅。
4.实例应用与说明
在 AI 图像分类模型训练与应用课程中,我学习了石头剪刀布识别、人体姿势识别、大象接苹果等实例。这些实例让我对 AI 图像分类模型训练与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AI 图像分类模型训练与应用是在小学阶段的实践非常有意义,浦育平台降低了学生实践的门槛,非常好。随着数据、算法和算力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我也有困惑的地方,比如本课的结论是“只要掌握了机器学习的流程,即使不了解背后的数学原理,甚至不熟悉编程,人人也都能用人工智能来解决问题”,我认为应用人工智能是目前落实人工智能教育的必要前提,却不是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我们既要了解流程,更需要理解背后的原理,人工智能需要发展,我们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应用实践者,更鼓励他们成为一个思考者,为将来可能的技术发展提供源头的创造力。
05
施建芬 乐清市虹桥镇第一中学
钉钉在线学习,看到了温州各县市的信息科技老师们携手同行创新开发,让人很赞叹!比如苍南团队的爱创客指导团,利用Makeblock“童芯派”学习套件,一起原创开发了“童芯同创”AI公益编程课程,用于小学生们的线上或拓展课的教学。这样接地气的课程,将深奥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创客、编程等板块内容融会贯通整合一起,让小学生们也能快速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物联网基础应用,让人非常欣赏。当然更让我感叹的是团队的协作力量,团队老师们一起合作设计了“童芯同屏”、“童芯互联”、“童芯互动”三个单元的学习课程,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是循序渐进,每一课的学习内容都紧扣孩子们的视角和学习兴趣,这背后要默默付出多大的心血,可想而知。这样的一群人同行,不断地集体备课、课堂实践、并更新迭代着,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课程设计、课件、教学视频、课后作业以及演示案例、素材等课程原创资源,相信爱创客指导团的老师们是痛着也成长着!成长着也快乐着!
06
余飞丽 永嘉县瓯北第三中学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成为时代的先锋主题。2023年12月15日在温州市举办的人工智能项目课程研讨会,我因家中小孩流感,未能现场聆听,而后观看了加入视频,对其中的童芯同创人工智能课程项目印象深刻,感觉这次研讨对我启发颇深。
研讨中,讲师详细介绍了童芯同创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童芯同创强调的是通过编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体验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孩子们在玩乐中便可以掌握编程的基础知识。同时,慧编程软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强大的功能和直观的界面设计,使得编程变得不再那么晦涩难懂,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
这次研讨不仅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编程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编程,孩子们可以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品质。
未来,我计划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领域,希望能够在这一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的发展。
07
吴静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中学
12月15日,我们在柳市第一中学参加了温州市人工智能项目组活动,听了由平阳县昆阳镇第六小学陈慧娴老师的课程《AI图像分类模型训练与应用》,她通过浦育AI教学平台,演示了几个教学案例:随身物品识别、人体姿势识别、人机对弈-石头剪刀布、手腕划船、魔法眼镜、指尖上的钢琴家,我们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平台提供的创意积木工具,对AI训练(图像分类)、AI训练(手势分类)、AI训练(姿态分类)几种积木代码的使用,对几个分类都做了简单到复杂的编程,这个过程让我们体验到平台对于AI在图像分类模型教学的丰富和便利性,学校只需要安装带语音输入的摄像头,利用浦育平台强大的算力,可轻松实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项目的教学和学生的自我AI学习提升,对于中学生的AI启蒙教育和成长,是个很优质的平台,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算法,算力支持,也为我们中学信息科技教师提供了极佳的备课和教学支持。
08
吴连伟 龙港市实验中学
我参加了温州市第十次人工智能项目课程研讨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人工智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首先,课程的目标非常明确,涉及编程、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创客等多个方面。这让我意识到,要想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必须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将这些看似独立的领域联系起来,试图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尝试,我逐渐领悟到,这些技术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学到了很多有趣且实用的知识。例如,在编程方面,我学会了使用Python等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了解了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在物联网方面,我掌握了如何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在创客方面,我尝试了各种硬件和软件的创意设计和制作。这些内容不仅让我大开眼界,还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无限想象。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尤其是在编程和人工智能方面,由于缺乏基础,我经常感到困惑和无助。但正是这些困难激发了我的斗志。我开始认真阅读相关书籍、查找资料、向老师请教。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也意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实践。
除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外,这次学习还让我明白了教育价值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但这次学习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培养能力和素养的过程。通过分析和判断、综合和推理的训练,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将伴随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成为我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此外,这次学习还让我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学习小组中,我们需要互相交流想法、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通过与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思路,还培养了沟通和协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云端的过程评价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实时反馈我的学习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我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学习计划。这种评价方式让我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操作。
总之,这次温州市第十次人工智能项目课程研讨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这次学习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09
林丽 平阳县昆阳镇第二中学
本次培训聚焦“数据、算法、算力”,在线上聆听了8位老师的精彩项目课例分享,印象最深的是纪考专老师的“AI智能门禁小助手”、郑祥老师的“AI情感识别实践:打造情绪感知灯”以及陈泓宇老师的“智趣下厨:厨房里的AI演绎”。纪老师的课例研究历程最长,一个团队,一路打磨,一路迭代,一路升级,这让我更加相信“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纪老师的课例以真实的背景、真实的问题为出发点,在多方位支架的帮助下,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AI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郑老师的课例idea非常新颖,他的课例让我们关注到心理的变化。当今社会,每个人每天可能会受到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在情绪上可能有所起伏,如果身边有这么一盏情绪感知灯,这或许也能解压不少。
10
吴宁静 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
在2023年12月15日的温州市人工智能项目课程研讨暨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研究项目组第十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这次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会场,共有八位老师分享了精彩的课程案例。
在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的在线直播研讨中,来自全市各校的八位项目课程代表分享了他们的项目。其中,永嘉县上塘城北小学的叶颖老师分享了《AI乐捐箱:探索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中的数据、算法和算力》的课程。他们以校园中真实问题为驱动,通过项目化学习,展示了该项目的学习成果作品。
温州育英实验学校小学分校的纪考专老师带来了《算法有道,AI赋能——“AI智能门禁小助手”课程孵化记》。他们使用开源硬件“掌控板”+Mind+编程作为载体,制作了一个“AI智能门禁小助手”,并将其分解为七个小项目,如语音对话、语言翻译等。
苍南县钱库镇第四小学的黄道奔老师分享了《童芯同创—童芯派AI编程公益课程》。他详细介绍了该课程的内容、设计、亮点以及评价,并分享了一些思考。
温州第四中学的郑祥老师带来了《AI情感识别实践:打造情绪感知灯》。他们使用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XEdu设计了这个课程项目,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中数据、算力、算法的重要性,并了解人工智能项目的实现过程。
温州市绣山中学的陈泓宇老师分享了题为《智趣下厨:厨房里的AI演绎》的项目。他们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学生的需求识别和推荐做法,让他们轻松做菜并享受美食。
平阳县鳌江镇第八中学的宋灵素老师带来了《诚真图书馆:身边的AI数据算法探索》。她介绍了该项目的总体情况,并分享了她在实施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
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的邓昌顺老师分享了《以数据为基,迈向新一代AI教育》——“小E游温州”AI课程。他结合市政府的计划,从新一代AI教育、关键点和普惠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温州大学研究生陈婧同学分享了《算法果谱:数据之舞与算力韵律》项目课程。她介绍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路径以及实际应用情况等内容。
通过这些分享,我对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也意识到了人工智能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个成功的课程项目,以及如何进行项目评估和反思。
11
张德杰 泰顺县罗阳镇第二小学
苍南县爱创客团队的《童芯同创一童芯派AI编程公益课程》,可以让小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编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计算思维和创新意识,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工智能的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1.课程难度从入门开始,且较有吸引力,适合小学生各年龄段初学者,真正做到受益大众,这也更符合公益课的特点。
2.课程内容丰富,分为三大版块16课时,每节课都让学生体验到了完成微项目的喜悦,可以萌发一些创意的种子。
3.从始至终,爱创客团队都围绕着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为宗旨,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因为孩子要在学习基础知识之后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再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最后可能还要优化、修改方案。
– END –
供稿 | 项目组成员
编辑 | 郑芳静
审核 | 冯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