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息1%,他利用稳定币,骗走130亿

广告 X

  转自:白狐财经

日息1%,他利用稳定币,骗走130亿作者 | 余生

  ”我只是拿走了不符合你们智商的财富。”

  当200万投资者还在等待平台恢复提现时,黄鑫在微信群里的这段留言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宣告了中国金融史上又一桩惊天骗局的落幕。

  ”DGCX鑫慷嘉”利用稳定币USDT实现资金跨境转移,涉案金额高达130亿元。这个打着”迪拜黄金交易所中国分站”旗号、承诺日息1%的投资平台,最终被证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金融骗局。

  而操盘手黄鑫早已携款潜逃海外。

  01

  镀金空壳

  2021年3月,三个名字的组合诞生了一家注定要在中国金融诈骗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公司——贵州鑫慷嘉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黄鑫、邵馨慷、王彦嘉三人以各自姓名组合注册了这家公司,注册资本高达3000万元,但它却是一分钱实缴资本都没有的”空壳公司”。这家公司最初的法人为邵馨慷,后变更为刘海亮,社保人数为零,完全是为了诈骗而生的法律外壳。

  2023年5月,这个空壳开始了它的第一次”镀金”——以”中国石油”平台的名义起盘。仅仅四个月后,它又摇身一变,更名为”DGCX鑫慷嘉数据”,并开始大肆宣传自己是”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DGCX)中国官方分部”。

  为了增加可信度,平台编造了”联通中东资本”、”与中石油战略合作”等噱头,甚至将服务器设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试图以国际化的假象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本质。

日息1%,他利用稳定币,骗走130亿

  ”我们当时真的以为找到了一个靠谱的国际投资渠道,”一位来自湖南的投资者回忆道,”平台宣传说这是连接中国投资者与中东石油资本的桥梁,每天都有老师带着操作原油期货。”这位投资者最终贷款80万元投入平台,现在血本无归。

  实际上,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DGCX)早在2024年4月就发布声明,明确表示在中国并未设立任何合作伙伴关系或关联机构,任何声称与DGCX存在此类联系的实体或个人均未获得官方授权。

  但这样的警示信息并未能阻止源源不断的新投资者涌入。

  平台精心设计的App界面和专业术语进一步强化了骗局的迷惑性。会员下载”DGCX鑫慷嘉数据”App后,会跟随所谓的”老师”进行模拟操作,预测行情涨跌。表面上看是真实的交易,实则后台可以随意操控涨跌数据。

  这种完全由平台控制的”模拟交易”,让许多投资者误以为自己真的在参与国际原油期货交易。

  02

  军事化传销

  如果说虚假的国际化背景是鑫慷嘉骗局的外衣,那么其精心设计的”军事化”传销架构,则是其快速扩张的核心引擎。

  据维权者披露,平台将全国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战区”,推广人员按照”司令-军长-师长”等军衔晋升。

  这个传销架构共有9个层级:从司令员、军长、师长直至班长。要晋升到最高的”司令员”级别,需要发展团队19683人及直推50人,直推一人可获得150 USDT奖励;而最低级别的”班长”也需发展3个直推才能晋级,直推一人奖励10 USDT。最大的云南团队达15万人,江西团队10万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传销网络。

  ”拉50人升旅长、拿15%提成,拉500人送保时捷,”一位曾经的团队长回忆道,”我们小区门口的工作室每天人来人往,大多是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位团队长透露,参与的最低资金门槛是15200元,其中近500元直接成为团队长的收益。

日息1%,他利用稳定币,骗走130亿

  但最吸引人的还是平台承诺”每日1%”的收益率——相当于年化收益超过365%,远超出任何正常投资回报的范围。

  一位武汉投资者黄铮(化名)告诉壹零社记者:”按照宣传,投资人通过平台参与境外黄金、原油投资,每日可获得本金1%的收益率。”他在2025年5月末投入3万余元,尚未提现便血本无归。

  这种高收益结合多层级奖励机制,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增长飞轮。新投资者的资金被用来支付老投资者的收益,而团队长们则拼命发展下线以获取更高提成。

  在崩盘前一周,平台每天仍有1.2亿元新资金涌入,许多投资者都抱着”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的侥幸心理。

  03

  USDT通道

  与传统资金盘不同,鑫慷嘉全面引入了稳定币USDT作为资金进出通道,这成为骗局最大的”创新”点,也是其能够快速转移巨额资金的关键。

  所有会员需自行将人民币兑换成USDT(泰达币)再转入平台账户,平台内部计价、收益回报及出金均以USDT结算。

  由于许多中老年投资者不懂操作,他们直接将人民币转给上级,由上级兑换USDT入金。

  ”我们有个群,100人左右,我们把钱转给群主,群主U进去,至于钱去了哪里,我们也不清楚。”投资者陈女士的描述揭示了资金链的不透明性。

  正是这条稳定币通道,使巨额资金跨境转移成为可能。

  平台崩盘前48小时内,操盘方借助”混币器”将价值约18亿枚的USDT(约129亿人民币)转移至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混币器可以切断对加密货币历史流水的追踪,大大增加了追查难度。

  ”使用USDT作为媒介是他们最狡猾的地方,”一位区块链安全专家分析道,”USDT与美元1:1挂钩的特性,让许多投资者误以为自己在进行美元投资,而实际上这种稳定币完全绕过了传统金融监管体系,资金可以瞬间跨境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在崩盘前还实施了”最后一轮收割”:声称因”偷税漏税”被冻结账户,用户需按持仓金额的10%缴纳”税款”才能提现。纳税后每日可产生1%收益,但提现时又需扣除50%手续费。

  以持仓1000 USDT计算,投资者需再充值100 USDT”纳税”,每日获10 USDT收益,累计100 USDT后提现仅得50 USDT。明知是骗局,但仍有投资者飞蛾扑火般投入更多资金。

  04

  黄鑫其人

  随着骗局崩塌,操盘手黄鑫的真实面目逐渐浮出水面。平台反复使用的”黄鑫”照片,实为盗用香港博主”梁博士”的肖像,其本人早于2024年就公开澄清与此事无关。

  黄鑫精心打造的个人形象堪称完美骗局的一部分。

  他自称”华尔街金融博士”、”中石油高管”,宣称”2015年就准确预测原油暴涨”。这些虚假头衔和经历为其骗局披上了专业权威的外衣,成为吸引投资者的重要筹码。

  有传言称,黄鑫十年前就参与”云联惠”传销案,担任华东地区推广负责人。该组织于2018年被广东警方定性为特大非法传销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300亿元,会员超过500万人。

  如果这一传言属实,那么黄鑫可谓是从中国最大传销案之一的参与者,成长为独立操盘百亿骗局的”行业翘楚”。

  精心策划的逃亡计划在2024年10月就已启动。

  预感骗局即将崩塌的黄鑫通过投资移民获得圣基茨护照,享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免签待遇。6月底,当200万投资者发现资金无法提取时,黄鑫在微信群发出那段”财富与智商相匹配”的嘲讽留言,宣告自己”已在国外”。

  天眼查数据显示,贵州鑫慷嘉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早在2025年5月18日就因”决议解散”申请注销。而6月25日——平台崩盘当天——该公司第三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这种提前布局的注销操作,进一步显示了黄鑫团伙的预谋性和反侦察意识。

  05

  受害者画像

  鑫慷嘉的受害者群体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以中老年人、个体户、宝妈为主。

  这些群体通常具备一定储蓄但金融知识匮乏,同时又渴望通过投资改善生活,成为了骗子的理想目标。

  ”鑫慷嘉跑路了,骗了我8300多U,折合人民币55000元,已经报案了,希望能追回。”湖北投资者吴丽(化名)在个人短视频账号上发布的这条视频,成为了她主页中热度最高的内容,评论区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受害者。

  这些受害者的投资金额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许多人甚至抵押房产、贷款投资。

  张义(化名)的经历尤为典型。2025年5月,他回家探望父母时,发现母亲正在通过鑫慷嘉参与”买卖原油”投资。”身边很多人参与”、”大家都挣钱了”的话术已经让母亲深陷其中。

  张义果断联系介绍人,强行追回了母亲投入的15000元。但像张义母亲这样及时止损的案例少之又少,大多数投资者直到平台彻底崩盘,才意识到被骗。

  ”人是赚不了认知以外的钱的”,一位受害者的感叹与黄鑫跑路时”财富与智商相匹配”的宣言形成了残酷的呼应。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金融骗局中,认知差距确实成为了某种形式的”税收”,而黄鑫们则是无情的征税者。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平台已经出现提现困难的情况下,仍有新投资者不断加入。

  一方面是由于团队长们的刻意隐瞒,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投资者”赌徒心理”作祟——明知是骗局,却相信自己能在崩盘前抽身而退。

  06

  轮回与警示

  其实鑫慷嘉的风险早已暴露。

  2024年10月起,四川珙县、广东阳山、江西屏山、湖南等多地监管部门陆续发出风险警示。2025年4月10日,宜宾市珙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发布风险提示,明确指出:”平台交易行情和走势均可由后台随意操控和篡改,充满了欺诈性质。”

  7月7日,湖南桃江县公安局发布风险提示指出,6月25日开始,”DGCX鑫慷嘉”平台本金已无法正常提现,且通过设置高额”手续费”等条件限制利润提现,该行为已涉嫌集资诈骗。

日息1%,他利用稳定币,骗走130亿

  同日,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发布风险提示,警示近期一些不法机构以”金融创新””数字资产”为噱头,利用公众对稳定币了解不足的特点实施非法集资。

  截至2025年7月10日,全国多地警方已立案调查,37名团队头目落网,1.2亿元涉案资金被冻结。但对于已转移到海外的129亿巨款和潜逃出境的主犯,追回前景渺茫。

  ”这类平台利用虚拟货币绕过人民币监管渠道,给监管带来巨大挑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USDT等稳定币的跨境流动性,使得传统金融监管手段难以有效拦截资金外逃。”

  DGCX鑫慷嘉的金融骗局,并非个例。早在2015年,e租宝就曾以”互联网金融”为名,卷走投资者500多亿元,至今仍有大量资金未追回。此次鑫慷嘉的崩盘,再次印证了”高收益必伴随高风险”的市场规律,也暴露了利用稳定币犯罪的新趋势。

  这起案件是典型的”庞氏骗局+传销裂变+跨境洗钱”叠加的金融诈骗,其手法上的”升级”尤其值得警惕:全面引入稳定币USDT作为资金进出通道,极大地提升了骗局的隐蔽性与跨境转移效率。

  近期,无锡、济南政府接连发文探讨稳定币监管,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落地。全球稳定币监管加速推进,然而踩着这股热潮的骗局也在不断翻新剧本。正如一位观察者所言:”泡沫会换皮,但贪婪与信任始终是最容易被收割的筹码。”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此案提供了几点深刻教训:

  1、任何承诺”保本高息”、”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均涉嫌违法,投资者应警惕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产品;

  2、要求平台提供投资标的的详细信息(如合同、产权证明、交易记录等),并通过第三方渠道验证;

  3、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即使对看似正规的平台,也应控制投资比例;

  4、一旦发现平台提现延迟、收益异常或负面舆情,应立即停止追加投资并尝试赎回资金。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鑫慷嘉事件暴露了其在虚拟货币监管、跨境资金流动监控等方面的短板,所以亟需加强金融科技监管能力建设,提升对新型金融犯罪的识别与打击效率。

  130亿元骗局的崩塌,留下的是200万受害者的血泪教训。当金融创新与诈骗只有一线之隔时,提高金融素养、增强风险意识成为了每个投资者的必修课。

  而如何构建一个”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的金融生态,则是留给监管者和全社会的长期课题。

  (转自:白狐财经)

© 版权声明
法律援</div>        </div>
    </div>
        <div clas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