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曙明教授专访:聚焦新技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胸痛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广告 X

潘曙明教授专访:聚焦新技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胸痛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胸痛主要是指胸前区的疼痛和不适感,是急诊就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同病因的胸痛表现多样复杂,风险各不相同,处理也因病而异,若处理不当会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等众多医学领域蓬勃发展,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的融合使用,或有利于实现医患“零距离”,为胸痛患者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023年12月1~3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全国学术年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潘曙明教授进行专访,就“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胸痛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等相关话题进行分享讨论,畅谈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发展、应用和未来。

专家简介

潘曙明教授专访:聚焦新技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胸痛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潘曙明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院长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医用高压氧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上海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医师协会科普分会会长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等

医脉通: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等众多医学领域蓬勃发展,为疾病诊疗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请您介绍下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潘曙明教授专访:聚焦新技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胸痛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潘曙明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逐渐得到应用,近20年,人工智能取得了非常多的进展,尤其在心血管领域,在心律分析、血压采集和相关变异度的辨别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人工智能也逐渐从商用级向医用级转化。

医脉通:胸痛是急诊就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的融合使用,或有利于实现医患“零距离”,为胸痛患者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可在哪些方面助力胸痛患者的管理?

潘曙明教授专访:聚焦新技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胸痛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潘曙明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胸痛患者治疗最关键的步骤是心电图的识别,以判断患者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还是严重心律失常,通过可穿戴设备可以很好的识别心电图变化。目前常用的长程心电监测形式包括手表形式和粘贴式电极形式,均可实现长时间心电识别,准确率和识别率较高。此外,一些医用级产品也不断在市场中出现并得到应用,包括对心律变异性的分析,成功率可达70%左右。

一定程度上,可穿戴设备已成为胸痛患者管理中现实程度较高的手段,与人工智能融合使用后,可通过远程分析实现患者的远程管理,及时发现和辨别患者的胸痛症状,并对患者进行提示。

目前,最新的可穿戴设备已可监测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通过手表判断患者是否有肌钙蛋白的快速升高。若患者肌钙蛋白快速升高,则考虑危险性胸痛,应及时转运至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的医院就诊,大大缩短了胸痛患者的就诊时间。

目前,可穿戴设备正不断的从商用级向医用级转化,如高敏肌钙蛋白的检测,临床上已有小范围的突破。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既往需要在医院检测的指标可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大大缩短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致命性胸痛的时间,为患者开通血管提供更多便利。

医脉通:据了解,在您的组织和领导下,您单位正在进行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尝试和探索,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在探索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潘曙明教授专访:聚焦新技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胸痛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潘曙明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我们团队主要开展心电图大数据的远程分析,也采用了一些人工智能手段,但目前可应用于临床的医用级可穿戴设备较少,获得国家许可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目前的科创企业研发了多种可穿戴设备,但要满足医院和患者的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希望可穿戴设备,尤其是胸痛的监测设备,包括卒中监测设备能够应用于临床。实际上,近年来商用的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如血压、血糖和氧饱和度等的监测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未来如何进一步打破商用级和医用级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壁垒和政策壁垒,还需要更多医院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潘曙明教授专访:聚焦新技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胸痛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 版权声明
法律援</div>        </div>
    </div>
        <div clas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