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破获65亿元虚拟货币非法换汇案,泰达币成跨境对敲工具

广告 X

#犯罪团伙以稳定币为媒介非法换汇65亿元#【以稳定币为媒介非法换汇,#上海公布65亿元跨境换汇大案#,为虚拟资产非法交易敲响警钟】7月16日,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今年3月宣判的虚拟货币非法换汇案。

案件显示,杨某、徐某等人通过操作国内空壳公司账户,为不特定客户海外账户提供稳定币,进而实现资金的跨境转账获取收益,三年来参与非法买卖外汇的金额高达65亿元。由此揭开了一条利用稳定币作为媒介运转的跨境资金非法流动链条。

披露的案件内容显示,2023年底,上海市民陈女士因需给海外的女儿汇款,受限于我国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于是辗转联系上一家境外“换汇公司”(前述杨某等人操控的国内空壳A公司),按照指示陈女士将人民币汇入A公司账户,随后其女儿境外账户便收到了等值的外汇,而该“换汇公司”从中收取了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作为报酬。长期以来,该犯罪团伙在境外以“代收代付”的名义,通过跨境“对敲”的方式,为境内外有外币与人民币兑换需求的客户提供非法汇兑服务。

据记者了解,这一案例中的交易媒介就是泰达币(USDT)。

“泰达币是全球第一个与美元挂钩的虚拟货币交易媒介,一泰达币等值于一美元,在交易过程中,除了法币之间的汇率影响,泰达币基本不会产生波动,这也导致稳定币能够成为跨境交易中全新的支付手段。交易双方之所以不选择虚拟货币支付,原因在于虚拟货币的价格波动太大,对于交易方和犯罪团队都要承受价格损失。”香港一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在该负责人看来,这种“对敲”机制的运作逻辑十分明确:境内客户支付人民币至指定账户,境外团伙同步从海外账户划转外汇至客户境外账户。两笔资金在不同的司法管辖区完成单向循环,全程不发生直接的汇兑交易,从而将本应处于监管之下的外汇交易分割成两段独立操作,以此逃避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地司法机关披露的案件显示,以泰达币(USDT)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正在沦为跨境“对敲”(非法跨境汇兑)的核心工具,涉案金额普遍高达上亿元,个别案件交易流水甚至突破百亿元规模。

上海劲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永峰表示,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虚拟币非法换汇看似提供了“便利”,实则暗藏巨大风险。首先,此类交易完全脱离监管体系,一旦发生纠纷或诈骗,参与者难以通过正规渠道维权;其次,参与非法换汇的个人也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最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助长了非法资金跨境流动,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威胁。(华夏时报)

上海破获65亿元虚拟货币非法换汇案,泰达币成跨境对敲工具

© 版权声明
法律援</div>        </div>
    </div>
        <div clas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