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凭啥让秦王认栽?全靠这波神操作

广告 X

战国时期的 “国际朋友圈” 里,和氏璧绝对是顶流奢侈品。这玉璧有多牛?传说卞和为了它被砍了双脚,还哭得感动了天地,最后才被雕琢成绝世珍宝。秦昭襄王看着这宝贝眼馋,直接对赵王说 “我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这话听着像天上掉馅饼,其实是赤裸裸的 “强买强卖”—— 谁都知道秦国向来是 “抢了东西还不开发票” 的主儿。

就在赵王愁得掉头发时,蔺相如站出来说 “我去试试”。当时谁都觉得这哥们儿是去送人头,没想到他不仅把和氏璧完好带回赵国,还让秦王吃了个哑巴亏。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蔺相如到底用了啥神仙操作,能让虎狼之秦的老板乖乖认栽。

蔺相如完璧归赵:凭啥让秦王认栽?全靠这波神操作

第一步:摸透秦王的 “购物心理”

蔺相如出发前,先给赵王打了剂定心针:“秦王要是真给城,咱就把玉留下;要是想耍赖,我保证完璧归赵。” 这话听着像吹牛,其实他早把秦王的心思摸透了 —— 这位秦老板虽然霸道,但特爱面子,尤其在乎 “天下霸主” 的人设。

果然,到了咸阳宫,秦王捧着和氏璧笑得合不拢嘴,还传给后宫妃嫔和大臣们轮流欣赏,压根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一看就明白了:这哪是想交易,分明是想免费看展。但他没当场翻脸,反而笑着说 “这玉是好,但有个小瑕疵,我指给您看”—— 先稳住对方,找机会拿回主动权。

这招就像现在买东西,卖家说 “这是限量款”,你得先假装感兴趣,才能砍价。蔺相如深知,跟秦王这种 “强权买家” 硬碰硬肯定不行,得先顺着他的性子来,等拿到货再说别的。

第二步:用 “道德绑架” 抢占高地

拿回和氏璧的瞬间,蔺相如立马变了脸,抱着玉璧后退几步,背靠着柱子说:“大王您要是真心换玉,就该斋戒五天,用最高礼仪接待;要是想强抢,我就带着玉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就真把玉璧举起来,眼神里全是 “你敢动我就敢砸” 的狠劲儿。

秦王当时就懵了 —— 他见过耍横的,没见过这么敢玩命的。更关键的是,蔺相如这话戳中了他的软肋:要是因为抢块玉逼死赵国使者,传出去会被天下人骂 “仗势欺人”,以后还怎么拉拢其他诸侯国?就像现在的大公司老板,再想要某个项目,也不能明着抢小公司的成果,不然会坏了名声。

蔺相如这招 “道德绑架” 用得太妙:你不是想当 “天下霸主” 吗?那就得讲点规矩;你不是爱面子吗?那我就用面子拿捏你。果然秦王没办法,只能答应斋戒五天 —— 心里估计把蔺相如骂了八百遍,脸上还得装出 “很重视” 的样子。

第三步:玩的就是心跳,送玉回国

斋戒的五天里,蔺相如可没闲着。他算准了秦王不会真心给城,连夜安排随从乔装成老百姓,揣着和氏璧偷偷回赵国了。这操作简直是 “极限逃生”,相当于现在谈判到一半,发现对方没诚意,悄悄把合同带回去,还留个人在现场拖延时间。

有人说这太冒险,万一被发现,蔺相如肯定活不成。但他早就算好了:秦王就算气急败坏,也不会杀他。因为杀了他,不仅拿不到玉,还会彻底得罪赵国,得不偿失;放他回去,至少还能落个 “遵守承诺” 的名声。就像现在的谈判专家,敢把底牌亮出来,全靠算准了对方的利益点。

等到秦王斋戒结束,蔺相如才坦白 “玉已经送回去了”,还补了句 “您要是真有诚意,先割十五座城,赵国肯定把玉送来”。这话堵得秦王哑口无言 —— 总不能承认自己本来就没打算给城吧?最后只能笑着说 “先生真是个忠臣”,好吃好喝招待一番,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秦王为啥会 “认栽”?不是傻,是算得清

有人觉得秦王太窝囊,被蔺相如耍得团团转,其实他心里的账算得门儿清:

首先,和氏璧虽然珍贵,但比不上十五座城的战略价值。秦国当时正忙着打楚国,不想同时得罪赵国,要是为块玉引发两国战争,太不划算。就像现在的公司老板,不会为了一个奢侈品得罪重要合作伙伴。

其次,秦王想通过这事试探赵国的态度。要是赵国乖乖把玉送来,说明赵国怕了秦国,以后可以随便拿捏;没想到赵国派来个硬茬,秦王反而觉得 “这赵国不好惹”,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 这波试探,秦王虽然没拿到玉,却摸清了赵国的底气。

最后,放蔺相如回去,是做给其他诸侯国看的。秦王想传递一个信号:“我秦国是讲道理的,是赵国不守信。” 这种 “舆论战” 在战国时期很重要,毕竟大家都想拉拢盟友,没人想当 “众矢之的”。

蔺相如的成功,靠的不是运气

完璧归赵这事儿,看着像蔺相如运气好,其实藏着他的三大智慧:

一是吃透人心。他知道秦王想要玉,更想要面子和霸主地位,所以每次出手都打在秦王的 “痛点” 上 —— 想要玉就得守规矩,想当霸主就得讲信用。

二是敢玩险招。“举璧撞柱” 是险招,“偷送玉回国” 更是险中险,但他的冒险都有底线:不损害赵国利益,也给秦王留了台阶。就像现在的创业者,敢冒险但不盲目,知道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进。

三是懂 “舆论战”。整个过程中,蔺相如始终站在 “有理” 的一方,让秦王找不到发作的理由。哪怕最后摊牌,也是 “您先给城,我再给玉”,逻辑上挑不出错 —— 这口才,放到现在绝对是顶级律师。

放到现在,蔺相如绝对是谈判高手

其实完璧归赵的故事,放到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跟老板谈加薪时,不能只说 “我要涨工资”,得像蔺相如那样,先肯定公司的价值(给秦王戴高帽),再摆出自己的贡献(强调和氏璧的珍贵),最后给出解决方案(你给城我给玉)。

买东西砍价时,也可以学蔺相如:先夸东西好(满足卖家的虚荣心),再指出小瑕疵(找个降价的理由),最后说 “要是能便宜点,我现在就买”(给出明确信号)。

说到底,不管是古代谈判还是现代沟通,最关键的就是两点:摸透对方的需求,守住自己的底线。蔺相如能让秦王认栽,靠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把这两点玩得炉火纯青。

要是你是蔺相如,面对秦王的刁难,会用什么招拿回和氏璧?欢迎在评论区亮出你的 “谈判秘籍”!

© 版权声明
法律援</div>        </div>
    </div>
        <div clas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