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赵崇德:英魂长耀大别山

广告 X

在巍峨壮丽、英雄辈出的大别山腹地,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金刚台脚下那个叫做“新塘湾”的美丽村庄,1914年4月,赵崇德(谱名赵开奎,又名宗德)降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第五个孩子,兄弟姊妹六人,排行第二。大别山的灵秀与坚韧,似乎从出生起就融入了他的血脉。

抗日英雄赵崇德:英魂长耀大别山

苦难童年,投身革命

赵崇德自幼聪颖刚强,8岁入学。然而,父母相继离世后,年幼的他不得不辍学,与兄妹相依为命,靠给附近大地主王子愚家放牛、种地艰难维生。苦难的生活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

1929年,革命的烽火燃遍了商城大地。11月,在距离新塘湾不远的余子店,成立了中共商城县第三区区委和三区苏维埃政府。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土地改革让赵崇德一家这样的贫苦农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革命的春风,点燃了少年心中的火种。

年仅16岁的赵崇德,目睹了共产党带来的希望,毅然投身革命洪流。他加入了少先队,并因其机智勇敢、表现突出,很快被任命为县少先大队分队长(其同乡伙伴陈明义则参加了儿童团,后来成为县儿童团大队长)。1930年8月,怀着满腔热血,赵崇德报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由商城起义诞生的红11军32师改编而来的红1军2师的一名战士。

抗日英雄赵崇德:英魂长耀大别山

转战鄂豫皖,淬炼成钢

革命的道路充满硝烟。1931年1月15日,红1军与红15军在商城县长竹园合编为红4军,赵崇德被编入红4军10师28团。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最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跟随红4军主力南征北战,经历了双桥镇战役、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和潢光战役等重大战役的洗礼。枪林弹雨中,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很快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并担任了红4军12师特务队班长。

1932年夏秋,对于鄂豫皖苏区是极其严峻的时刻。由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已成为红军骨干的赵崇德,骑着快马悄然回到新塘湾,探望了与他感情最深的三姐。他告诉姐姐,战斗结束后就回来看她。这匆匆一面,竟成永诀。带着对亲人的不舍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赵崇德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进川陕,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生他养他的大别山。

长征路上,信念如磐

在艰苦卓绝的西征和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赵崇德经受住了严峻考验。1933年,他在转战途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普通战士到革命先锋的转变。此后,他所在的部队历经多次整编,赵崇德因屡立战功,职务不断提升,先后担任排长、指导员、营长,成为红军中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甘肃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赵崇德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员,也踏上了陕北的土地。然而,革命任务远未结束。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赵崇德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

抗日英雄赵崇德:英魂长耀大别山

血洒阳明堡,英名永铸

1937年10月,为配合正面战场的忻口战役,129师奉命在敌侧后展开游击战,打击日军运输线。769团在团长陈锡联带领下,挺进至山西代县滹沱河东岸。发现日军在阳明堡修建了野战机场,停放着大批飞机,对忻口前线构成严重威胁。

时任769团第3营营长的赵崇德,主动请缨担任夜袭阳明堡机场的主攻任务。10月19日夜,他率领全营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机场。在激烈的战斗中,赵崇德身先士卒,指挥战士们用手榴弹、炸药包猛烈攻击敌机。经过一小时激战,一举焚毁敌机24架,毙伤日军百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空中力量,有力支援了忻口正面战场,创造了步兵打飞机的辉煌战例。

然而,在胜利完成摧毁任务、组织部队撤退时,赵崇德为掩护战友,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

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称赞夜袭阳明堡战役:“首战告捷,打得好!打得好!”。1937年11月4日,国民党战区长官卫立煌在太原见到周恩来后,赞扬道:“阳明堡烧了敌人24架飞机,是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1938年,赵崇德被追授“好干部”称号。

抗日英雄赵崇德:英魂长耀大别山

1940年7月1日,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编印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9周年暨抗日3周年丛刊《烈士传》,赵崇德名列其中。刘伯承、邓小平分别为《烈士传》写了序言和文章,称赞赵祟德“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只有伟大的革命者才有,有了它可以战胜一切。”“他们虽然牺牲了,他们的英名,他们的光荣功业,气节德行,是与中华民族解放的史迹不可分离的,是与河山千古光辉永存的!”

彭德怀元帅更在其回忆录中称赞赵崇德:“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

新中国成立后,赵崇德的大哥赵开道曾收到从北京寄来的一个包裹,内有一张写有“赵崇德在阳明堡战斗中为国捐躯”字样的烈士证,和一面签有“刘伯承”名字的党旗。赵家兄妹这才知道让他们牵肠挂肚的五弟,早已牺牲在了载入史册的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中。

2014年9月2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赵崇德名列其中。

魂归故里,精神永存

赵崇德,这位从大别山金刚台走出的英雄儿子,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

英雄长眠,但英雄从未被忘记!赵崇德的家乡党委、政府,从来没有忘记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牺牲的英烈们。2015年9月,商城县将县城商城高中至桂花园路段命名为“赵崇德大道”,还在商城县革命烈士陵园内,建起了赵崇德广场,树立起栩栩如生的赵崇德花岗岩塑像,供后人世代缅怀、瞻仰。

2020年豫晋两省协力,将安葬山西83年的英骸迎回大别山,滂沱大雨中,乡亲们声声呼唤:“接英雄回家!”

2021年,时值建党百年暨赵崇德烈士牺牲84周年,根据忻口战役——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的真实历史,由中共商城县委、商城县人民政府等联合摄制的抗日战争题材电影《中国营长》在全国公映。

抗日英雄赵崇德:英魂长耀大别山

金刚台的映山红年年绽放,红得像火,红得像血,乡亲们说,那是为像赵崇德这样走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的英烈们而开。他的英名,不仅镌刻在阳明堡战斗的丰碑上,更深深烙印在家乡商城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红色记忆中。他的一生,是大别山精神“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生动写照,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如同金刚台那顽强的映山红,永远激励着后人。

(大象新闻整理,部分内容来源 河南日报 刘宏冰)

编审:孙晓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版权声明
法律援</div>        </div>
    </div>
        <div clas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