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秦薏颜 汪歆然 本报记者 赵修彬
6月15日,在建设银行黑龙江庆安支行营业大厅内,一场与时间、与损毁程度角力的特殊“抢救”悄然上演。
与时间赛跑的指尖“复活术”
当日上午,一位神情焦虑、双手紧握黑色塑料袋的客户忐忑不安地来到建设银行庆安支行的营业柜台。“姑娘,这钱……还能换吗?”她声音中带着明显的焦急与担忧。工作人员小心地打开袋子,一股焦味扑面而来——袋内是几叠因火烧而严重受损的纸币。
当班营运主管陈永光和业务骨干车秀美没有丝毫犹豫,深知这笔钱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他们立即启动残损币兑换程序,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开展工作,耐心细致,精准“复原”。整个兑换过程繁琐且极具挑战。
谨慎剥离:粘连的纸币十分脆弱。陈永光和车秀美全神贯注,使用专业工具小心翼翼地尝试分离那些烧焦粘连的纸片,避免造成二次损坏。
严谨鉴定:火烧导致部分纸币碳化,防伪特征受损,他们借助放大镜等工具反复仔细辨别每一张残币的真伪,核对仅存的图案、水印等关键信息。
科学分类:对成功剥离的纸币碎片,依据其面额和剩余面积精确分类和测量评估。每一张的判定都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实际权益。
规范处理:对确认可兑换的残币,逐一清点张数,并按照规程进行封装和记录。
“一分不少”的温暖兑现承诺
当日下午3时,一场耗时5个多小时的“特殊手术”宣告结束。当最终确认可兑换金额为8.09万元时,一直紧张等待的客户激动不已,连声道谢。她眼含热泪地说:“看到钱烧成这个样子,我们以为损失会很大,没想到建行的同志这么专业、这么有耐心,花了这么长时间,一分不少地都给兑换出来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这下总算能给老人一个圆满的交代了。”
此次成功兑换,不仅挽回了客户的经济损失,更彰显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