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一场围绕数字货币的“新金融竞赛”悄然拉开序幕。香港金融管理局同步发布《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标志着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正式迈入稳定币监管时代。

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桥梁,其背后是未来支付、结算、
资产代币化等领域的巨大潜力。此次指引明确了牌照申请门槛,包括财务实力、人员资质、资产托管、赎回机制等要求,首批牌照数量有限,仅可能发放2~3张,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从申请主体来看,中国银行(香港)、渣打银行(香港)等发钞行无疑最具优势。它们不仅具备强大的信用背书和资金实力,更在储备资产管理和跨境支付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同时,中资银行、沙盒测试企业、大型央国企以及互联网大厂也在积极筹备,意图抢占先机。

券商则更多聚焦于稳定币的交易、托管及数字资产配置服务。截至目前,已有44家机构升级虚拟资产第1号交易牌照,包括国泰君安国际、富途证券等,为未来稳定币及相关数字资产服务铺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热情高涨,但稳定币商业模式仍不清晰,监管风险、资产安全、概念炒作等问题仍需警惕。尤其在当前“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呼声渐高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合规、透明、可持续的稳定币生态,将是未来各方博弈的关键。
互动语句:你认为未来稳定币会取代传统货币吗?还是仅仅作为补充?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 版权声明
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bitokx@163.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