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源源不断的区块链创新发展成果向我们涌来,但随着新技术应用迅猛发展,数据安全、资产安全等隐患随之而来,如何驾驭并真正将这项技术安全落实于实体经济,显然考验监管和从业机构的智慧和功力。
时值“6.29全国反欺诈宣传日”,由欧科云链集团联合新浪财经共同举办的首期《欧科会客厅:如何给飞速发展的区块链系上“安全带”》系列视频节目正式上线。在当期节目中,北京社科院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欧科云链集团商务总监若洋、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樊晓娟一同围绕当前区块链安全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链上安全”对技术落地至关重要
眼下,区块链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但随着区块链在实体经济中的不断渗透,区块链安全风险事件频频发生,技术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筑牢“链上安全” 防线,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
“区块链技术对信任环境的构建,解决了传统社会中凭证、协作、真实性查验等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能够给我们社会的经济运行带来很多好处。但也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区块链发展,不应过分妖魔化或过分追捧某一项新技术,对区块链技术不要仅仅看眼前的利益,应当相信长期主义,相信专业主义。”王鹏如是说。
欧科云链商务总监若洋进一步指出,很多技术在发展的初期,监管和业务都处于模糊地带,前进探索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和隐患。区块链本身是新兴技术,比如现在出现的加密货币犯罪、链上洗钱等,也会给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既要给予新技术一定的探索空间,又要在不限制其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规范,“链上安全”的探索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正如欧科云链商务总监若洋所言,有更好的“链上安全”技术做保证,协助监管维护行业良性发展,就必然能够给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基础和更多的发展空间。
直面区块链安全事件痛点
破题“链上安全”前,必须直面的市场痛点是,伴随着区块链的飞速发展,区块链安全领域的“新”暴露了一些问题,尤其是不法分子开始借助加密资产,组织开展赌博、毒品、传销、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等特征,一线办案机关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技术,执法面临很多困难,对办案方法和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谈及与传统案件相比,区块链领域的安全事件的侦办存在的难点,欧科云链若洋表示,首先从侦查的角度看,加密货币的地址尽管全网公开可查,但每个地址背后的“所有人是谁”往往很难确定,会给警方定位到具体的嫌疑人带来困难;其次在资金流向追踪上,加密货币通过在链上地址快速转移,给链上资金的追踪、定位、冻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就警方调证、证据固定环节上,也会存在调证不知道向谁调、调什么、如何分析的问题。
另外,欧科云链若洋还指出,目前行业缺少一系列的标准,比如说在涉加密货币的案件中,最终要面临加密货币定价来确定案值,但加密货币价值的波动性以及目前定价本身存在争议,都会让定案变得复杂。
在谈及区块链安全事件存在的法律适用问题时,樊晓娟表示,很多打着区块链旗号的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在《刑法》上其实早有明文规定,但在实践中也确实也会有一些争议,需要从证据的确认角度出发进行判断。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监管部门也需要大力发展“监管科技”,通过科技的手段来对付科技手段新型犯罪。
“铺路”区块链安全基础设施
事实上,区块链安全事件之所以会频频发生,很大原因在于执法机构手中没有专业分析工具,不得不面对“调查难、取证难、溯源难”的问题,最终导致办案周期长、侦破难度高、资金追回难。
面对加密犯罪日益猖獗的趋势和当前的行业空白,在政策支持下,一批区块链原生企业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打击加密货币犯罪的赛道——区块链大数据,其中以欧科云链的区块链浏览器和链上天眼Pro最为著名。
据欧科云链若洋介绍,区块链浏览器可视为连接区块链和具体应用场景的一个关键的桥梁,就好比传统浏览器对于互联网的意义一样,区块链浏览器会展示一条区块链的运作情况,包括数据、算力、节点运作情况等。欧科云链若洋还表示,这个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不过“链上安全”对区块链落地应用至关重要,欧科云链客观上也为区块链在各个场景中应用做好了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深知其难度,但作为中国本土的区块链原生企业,欧科云链链上天眼团队仍然持续更新迭代产品,欧科云链基于原有的OKLink区块链浏览器和链上天眼,打造出全球首款“将技侦战法和区块链大数据进行深度融合的产品”——链上天眼Pro,目前已协助山东、四川、上海、浙江等多地警方侦破加密案件,追回百亿元资产。
谈及链上天眼Pro目前取得的成效,欧科云链创始人徐明星表示:“在布局一个产品时我们不仅要考虑这个产品的商业价值,还要考虑它的社会意义,这两者在大多数时候是相互的,后者往往更重要”,这也是欧科云链升级链上天眼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