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香帅中国财富报告》,我是香帅。
今年好几次有人问我,人民币国际化的任务,未来是不是能由数字人民币来完成?我想了一下,坦白说了自己的看法:能,但是可能面临比人民币国际化更困难的环境。
这句话包含几个判断:一是数字美元,也就是美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CBDC),会崛起;二是数字资产会在一次次的泡沫破灭中渐成气候,值得多关注(注意我的用词是“关注”不是“下注”)。
所以我的判断是:2022-2023 年,你可以把它看作全球数字资产(CRYPTO)元年。而数字美元正在快速渗透数字资产的世界,并试图成为这个世界的规则制定者和领导者。这可能是未来货币、金融领域真正具有颠覆性的趋势。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刚才我说 CRYPTO,用的不是“数字加密货币”,而是“数字资产”。因为走到今天,CRYPTO 这个词的内涵外延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如果直译成“数字加密货币”,重心很容易就放在“货币”上,但实际上通过几年的迭代演变,CRYPTO 已经是一个以去中心化、加密等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资产生态”。所以未来你读英文资料看到 CRYPTO 的时候,理解成数字资产可能更准确。
我刚才说 2022-2023 年是全球数字资产(CRYPTO)元年,而且数字美元正在建构自己霸权,这不是空穴来风。今年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美元资产和数字资产 CRYPTO 相互渗透。有几点值得关注:
1.币圈灰头土脸,但是美国监管面目慈祥
2022 年,币圈其实特别难受,各种加密货币价格一泻千里,暴雷事件层出不穷。在附录里我给了两张表格:一张是 2021 年市值前 20 大的加密货币在 2022 年的表现,平均跌幅72%,跌得最少的波场币(TRON)价格缩水 34%,跌得最多的是 LUNA,直接灰飞烟灭。
另一张是今年币圈影响比较大的暴雷事件(小的不计其数,就不列了)。其中包括市值排名第三的稳定币 UST 的暴雷,加密资产领域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三箭资本的暴雷,以及币圈第二大交易所 FTX 的暴雷。其中 FTX 把红杉资本、软银、老虎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以及库里、奥尼尔在内的多位名人都拖下了水。连世界排名第一的超模吉娘娘(吉赛-邦辰)和她老公据说都亏了 7 个亿在里面。
但是请注意,美国立法机构、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却是另外一副面目。要知道,比特币当年是以美元“抵抗者”身份出现的。之后所有数字加密货币,都以去中心化的数字技术为基础,跟强中心的主权信用货币对抗,它们基本都是美元的敌对阵营。所以 2020 年之前,美国监管层对数字加密货币是极度抵触的。我还记得,2019 年扎克伯格搞“天秤币”,美联储手起刀落,毫不容情。那时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财政部长耶伦都公开表示对数字加密货币的负面态度。结果到了 2020 年后,尤其是 2022 年,美国监管层态度大变,最明显的就是:快速推进 CRYPTO 方面的立法。
2.CRYPTO 方面的立法,监管快速推进
美国立法过程受罗马法影响,很多“自下而上,约定成俗”的行为准则被接受并加以规范化,赋予法律权利。
所以,当美国某个领域频繁出现“立法”的动作时候,证明这个领域已经不是“边缘化现象”,那种自下而上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开始需要进行规范和管理。从某种意义上,你可以将其视为“主流化”的一个信号。课程附录 3 是一个表格,列举了这一年多美国政府在数字资产方面的动作:你会发现,2021 年美国提出 35 项与数字资产相关的法案,2022年上半年,国会更是提出了 50 个相关法案。而且整个 2022 年,几乎所有重要的美国政府机构都投入了数字资产相关的研究,发布了行动指南,国会、白宫、美联储、商务部、财政部无一例外。尤其是拜登政府今年发布的 9 份 CRYPTO 相关报告,都清晰展示了美国在“数字资产”方面的雄心,关键包括几条:
1. 利用美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传递与数字资产相关的美国价值观;
2. 在数字资产的标准和规则制定方面,继续并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
3. 美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就是“数字美元”,是数字资产的核
心。
你发现没有:传递美式价值观,制定标准和规则,推进数字美元。这是什么?这活脱脱是 1945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数字版再现。
非常明显,美国已经意识到,数字社会的资产形态必然会发生变化。就像农业社会以金属货币和实物资产为基础,工业社会逐渐过渡到纸币、信用货币和金融资产。到了数字社会,数字资产是毋庸置疑的未来。当然数字资产最终会呈现出什么形态,演化中还存在不确定性。但如果美国希望保持自己在金融、货币、信用领域的领导地位,甚至更进一步维持霸权,就必须适应这个演进的趋势。所以美国明显改变了对数字资产的策略,从斗争到招安,现在到融合。
除了立法监管方面在快速推进外,CRYPTO 行业和美国政界的旋转门也开始形成。
3.CRYPTO 行业和美国政界的旋转门开始形成
所谓“旋转门”是一种政治机制。就是个人在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转换角色,穿梭交叉为利益集团服务。美国是标准的旋转门文化:比如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财长罗伯特·鲁宾,小布什政府时期的财长亨利·保尔森,两人就都来自投行高盛。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很多政府高官到行业里去做高管,行业高管也进入政府里去担任高官。2020 年之前,数字资产行业在美国政界是没什么影响力的。但从 2021年开始,这个行业的政治捐款已经处于所有行业前茅,比医药行业和国防行业的捐款总和还多。到 2022 年,数字资产行业在中期选举上更是
投入 7600 多万美元,在政治游说上花费 1500 万美元。比如近期暴雷的 FTX 平台创始人 SBF,就是 2022 年中期选举的第六大个人捐助者。更重要的是,他还创建了一个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PAC,目的是用来支持那些对数字资产行业友好的,“有远见”的政治候选人。
今年有 18 个候选人受到了 PAC 的资助,其中有 13 名继续赢得大选。其中佛罗里达的麦克斯韦·弗罗斯成了第一位 Z 世代国会议员。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低估美国政治游说和旋转门的力量。美国的产业生态就是这样被塑造的。不说别的,今年两党的国会议员都提出对数字资产行业很有利的法案,比如使用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时,低于 50 美元的免税;再比如将数字资产的监管权交给 CFTC,也就是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后一个法案要是能获得通过,那将是数字资产行业石破天惊的好消息。因为 CFTC 的监管一直以“宽泛、温和”著称,美国高达 2 万亿美金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人开玩笑,数字资产行业要是让 CFTC 监管,就好像监考的考官是你好朋友一样,那个感受非同一般。
今年这个法案推进本来相对顺利,但最近 FTX 的暴雷可能会让事情出现一些变数。但毋庸置疑的是,数字资产行业已经成为影响美国政治生态的一支重要力量。而政治立场的变化和监管态度的变化,让美国主流金融市场也迅速用脚投票。
4.主流金融圈主动拥抱加密资产
一个显著的现象是,2020 年之后,比特币和美国标普 500 指数的走势开始高度吻合。其实这件事细想很有趣。比特币是打着反主权信用的旗号“出道”的,目前全球的主权信用代表是美国的主权信用。但是,现在比特币却和美国股指共进退,随着美联储的政策大棒起舞,从美元信用的对抗者变成了美元信用的衍生。这种现象,在资产配置上也有所反映。根据纽约梅隆银行的调研,截至2022 年 10 月,美国 91%的机构投资者都表示对数字资产“感兴趣”,70%的投资者表示“会投资”,41%的投资者已经开始配置这块的资产。
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顶尖商学院(像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沃顿商学院等)都开设了加密货币相关课程,越来越多的顶尖名校还允许用比特币支付学费。一言以蔽之,现在的美国金融市场上,数字资产已经不再是“异形”,而是被“美元资产”所接纳和融合,慢慢成为“主流金融产品”的一个部分。
高盛分析师 Mathew McDermott 就表示,比特币和其他数字加密货币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大类资产——“数字风险资产”,他激动地说:“我们有生之年,很少能见证一种新资产类别的出现。”把这些现象前后联系起来,你会发现,事情的轮廓变得非常清晰。美国正在快速吸收、融合数字加密界的技术和规则,推进数字美元的构建。
它的推进方式很简单,将野蛮生长了十年的数字加密生态慢慢纳入自己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当于美元信用在数字世界里进行“外延扩张”。比如 2022 年,稳定币大崩盘,但是关联美元的稳定币 USDT 基本没有受到影响,非常平稳。因为它不是美元信用的对手,而是美元信用的数字衍生。
难怪美国前 CFTC 主席 Christopher Giancarlo 在《数字资产之父Crypto Dad》这本书里提到:“另一场新的竞赛——货币互联网(theInternet of Money)还处于早期,它的价值与互联网一样,美国需要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
好,这就是这一讲的内容,简单小结一下:
美国政府对数字资产的态度已经从极度抵触转向积极拥抱。
数字美元正在快速渗透数字资产世界,并试图打造以数字美元为核心的
新型国际货币体系。
数字资产行业正在跌跌撞撞中向未来快速演进。
课程最后我想给你留一道很现实的思考题:如果你有 10 万元的应收款
项,现在对方希望 20%以数字人民币支付,你愿意接受这个付款条件
吗?写下你的理由。
这里是《香帅中国财富报告》,我们明天再见。
附录 1 2021-2022 市值前 20 大加密币表现

附录 2 2022 数字资产暴雷事件

附录 3 FTX 事件中公开表示受到损失的机构
附录 4 2021-2022 美国对数字风险资产领域的监管推进
划重点
1.美国监管层对数字资产的态度已经从极度抵触转向积极拥抱。
2,数字美元正在快速渗透数字资产的世界,并试图成为规则制定者和
领导者。
3.在美国金融市场上,数字资产 CRYPTO 在逐渐成为“主流金融产品”
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