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孟晚舟多次提到的“算力”到底是什么?

广告 X

任正非、孟晚舟多次提到的“算力”到底是什么?

来源/节点财经

文/刀哥

人工智能新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任正非和孟晚舟说出了一个答案——算力。

在不久前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孟晚舟在演讲中表示,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他认为,“算力的稀缺性和成本已经成为限制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

“华为致力于打造中国算力基地,打造全球第二选择,丰富‘黑土地’,满足各行各业多样化的AI算力需求。”孟晚舟公开表示。

任正非还提到了算力的重要性。

近日,在国际大学生编程竞赛(ICPC)上,任正非在与学生交流时表示:“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是大算力。第四次工业革命波澜壮阔,范围难以想象。” ”

华为新老两代领导人依次提到了算力,表明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算力的地位值得特别关注。那么,计算能力到底是什么?我们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了?

算力,数字经济的基础

计算能力字面意思就是“计算能力”。

从古代的算盘到今天的超级计算机,它们都承载着人类的计算能力。从信息时代的角度来看,计算能力是指我们通过处理信息数据达到目标输出的计算能力。

任正非、孟晚舟多次提到的“算力”到底是什么?

计算机的诞生是人类计算能力革命的一次飞跃。进入21世纪后,云计算的出现将算力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深度增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元宇宙、区块链、AI机器人等场景不断迭代升级,各类场景对算力的需求持续增长。基于传统计算机集群的云计算发展模式逐渐无法覆盖未来的发展。 “云、边、端一体化”的计算革命已初具规模。

根据《中国算力白皮书(2022年)》的定义,算力主要分为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和边缘算力四个部分。

其中,通用算力主要基于CPU芯片的输出算力;智能算力主要是基于GPU、FPGA、Al芯片等的人工智能算力;超级计算能力主要基于超级计算机输出的计算能力。边缘计算能力主要为用户提供近实时的计算能力。它是前三者的结合,解决网络延迟的问题。

智百道认为,算力革命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以智能算力为核心,多种形态的算力融合,多种不同场景的算力生态系统正在形成。随着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算力新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需求将持续上升。以备受瞩目的ChatGPT为例,GPT-3模型包含1750亿个参数,训练成本为1200万美元。 Google发布的PaLM-E包含5620亿个参数,GPT-4包含数万亿个参数。

显然,训练和推理大型AI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训练消耗更多。大模型的更新迭代必须以先进的AI芯片作为算力的基础。

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任正非和孟晚舟如此看重算力了。华为《泛在算力》报告指出,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AR/VR技术的发展将带来随时随地、按需、随地算力的需求(Anytime, Anywhere, 4A EligibilityRequirement for AnyCapacity) ,任何物体。

任正非、孟晚舟多次提到的“算力”到底是什么?

以“任何时候”为例。在自动驾驶汽车场景中,路况信息复杂多变。自动驾驶汽车必须确保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对任何意外情况随时做出反应。道路和车辆状态监测的计算性能对“集中度”有更高的要求。

未来,智能应用场景将无处不在、随时存在,任何规模的场景和终端设备的算力需求也需要自适应分配。

正如孟晚舟在演讲中所说,算力已经成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瓶颈。她指出,华为将充分利用自身综合优势,重点打造AI集群,实现算力、传输能力、存储能力一体化设计,突破算力瓶颈,提供可持续的算力。

那么中国在新算力时代的需求和投资是什么?未来该何去何从?

中国的算力去哪儿了?

与世界各地的发展趋势类似,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崛起后,国内也出现了不少大型模型产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比如阿里巴巴的统一钱文、腾讯的混元、百度的文心一言模式、科大讯飞的Spark模式、华为被寄予厚望的盘古模式等。

此外,还出现了很多针对垂直行业的大型模式,比如医联体推出的MedGPT,具有全流程智能诊疗能力;美亚“天晴”公安模型具备警务意图识别、警情分析、案件信息分析。推理能力比如推理等等。

任正非、孟晚舟多次提到的“算力”到底是什么?

所有这些都对计算能力提出了持续的要求。

从数据来看,我国在算力方面取得的成就非常明显,已经成为全球算力第二大国。到2022年底,我国总算力规模达到180 EFLOPS(每秒18000次浮点运算),占全球算力基准的31%,年增长率近30%。核心算力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智百道指出,随着各种新应用场景的出现,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逐渐部署大型GPT型模型。预训练+即时调试+应用推理对算力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这对整个公司的算力资源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求更高。

国家层面正在努力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各地都在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关键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其中,代表项目“东方数字西方计算”持续推进。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政府近期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算力落地。例如,北京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上海提出2025年数据中心运算能力突破18,000 PFLOPS;深圳市与科技部正在共同规划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工程等。

中国人工智能驱动的算力市场因此进入快速发展期。

任正非、孟晚舟多次提到的“算力”到底是什么?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和浪潮信息公布的测算,“14. “五年规划”提出,当智能计算中心达到80%应用水平时,城市对智能计算中心的投资将带动人工智能重点产业的增长。 2.9%至2.9%。 3.4倍,带动相关产业增长36至42倍。

因此,不难预测算力市场潜力巨大。智百道认为,尤其是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大模型领域,无论是文心一言、同易千问这样的通用大模型,还是像生物制药等垂直领域的一组模型这样的垂直应用,遥感和气象学。大型专业模型将显着提高对计算能力的要求。

华为的高调入场,将算力推向了科技发展的前沿。

不过,智百道指出,国内投资者对算力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仍局限于“IDC”+“服务器”两大主产业链。相比于算力革命的新机遇,他们似乎更关心“算力过剩”。

需要注意的是,国外相关大厂已经在大举投资,比如风头正劲的英伟达。面对这种情况,华为的强势进入,为新时代的中国算力增长注入了动力。谁将抓住新时代的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

仅在头条号发布,其他平台均为搬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 版权声明
法律援</div>        </div>
    </div>
        <div clas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