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炼金师)
在近年来的金融市场中,稳定币成为了最引人瞩目的投资工具之一。据摩根大通的最新报告预测,到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稳定币市场的总市值将突破2300亿美元。伴随这一趋势,国内多个大型企业,如阿里巴巴和京东,纷纷宣布进军稳定币领域。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在2023年5月30日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成为全球首个建立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的地区。
稳定币本质上是一种通过锚定法定货币(如美元、港元)或实物资产(如黄金)来维持价值稳定的加密货币。相较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传统加密货币,稳定币具备价格波动小的特性,更适合用于支付、储值及跨境结算。可以将法币视作陆地,比特币视作海洋,而稳定币则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的湿地,其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角色愈加重要。
在跨境支付中,传统的SWIFT系统常常面临到账时间慢、手续费高等问题,通常需要5%到10%的手续费。稳定币的出现,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点对点的实时结算,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及提升效率,使得跨境支付更为便捷。这种技术优势使得稳定币在未来数字金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稳定币的背后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金融权利的较量。全球95%的稳定币与美元挂钩,需求的增加使得稳定币的发行方需要持有更多的美元或美债,从而进一步巩固美元在全球金融中的主导地位。美国的《天才法案》规定,美元稳定币必须由美国机构发行,这实质上是在争夺全球稳定币标准的制定权。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面临着提升跨境支付效率的迫切需求。稳定币的应用为中国提供了降低外贸支付门槛、增强金融独立性的潜在路径。通过稳定币技术,可以减少通过SWIFT系统的中介环节,实现高效、低成本的交易,这在全球南方国家及中小型外贸企业中尤为重要。
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都在积极布局稳定币发展。然而,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和政策优势,成为稳定币发展中的关键角色。香港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拥有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并且在大湾区的背景下,连接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与消费市场。香港的稳定币监管框架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稳定币创新和试点落地的理想场所的地位。
香港的稳定币法律框架的建立标志着其在全球金融监管合规层面走在前列,未来稳定币的发展不仅服务于本地市场,也可能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从而增强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在产品布局方面,华夏基金(香港)推出的多款稳定币衍生产品进一步支撑了这一市场的发展。华夏基金在2024年4月发布了华夏比特币ETF(3042HK)及华夏以太币ETF,成为亚太地区首批推出此类基金的资产管理公司。近期,华夏香港还推出了全球首个人民币代币化基金及美元代币化基金,结合稳定币与代币化基金的创新,为未来可能发行的稳定币提供了生息功能。
普通投资者在面对稳定币时应保持理性,避免将其视为无风险资产。尽管稳定币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但仍存在政策及市场风险。参与稳定币投资时,建议控制仓位,合理配置资产,尤其在监管政策逐步明晰的背景下,稳定币正在从灰色地带走向主流金融市场。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正处于一场资本载体的升维竞赛中。今后稳定币的普及与应用将重新定义资金的流动与使用方式,展现出数字资产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