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旦金融评论)
伴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的正式生效,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迎来了重要一刻,关于稳定币的讨论也被越来越多地送到了我们面前。但是,究竟什么是稳定币,它是如何从一个加密世界的“配角”变成备受关注的全球金融新基建的,它又将如何影响全球金融的演变,对于许多正在被这一金融浪潮席卷的人们来说,或许仍是留待回答的疑问。近日,《稳定币:数字金融的未来》一书的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图书馆成功举办,本书的两位作者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高华声教授、国内头部基金公司宏观策略分析师林雅恒博士,联合特邀嘉宾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CTO、上海市分布式共识技术协会秘书长杨光博士,围绕这些问题,做了一场关于稳定币的精彩科普。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稳定币?
当各大传统金融机构加入关于稳定币的对话,全球支付巨头们投身稳定币赛道,各个经济体逐步推出各自的监管规则,传统金融世界和加密世界的边界正在消失。不少人在提到稳定币于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时,难抑溢美之词,也不乏有人对此表示出担忧。然而,无论是哪一方的讨论还是双方的思辨,都无法回避一个最基础的问题:什么是稳定币?
三位嘉宾在活动中首先对此作出了回答,为这场关于稳定币的对谈勾勒出基础的形状。他们以游戏作比,将稳定币的形象映射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动呈现了稳定币的锚定特性,让我们看到它可以如何在全新的商业体系中发挥作用。同时,他们也澄清了稳定币和区块链技术的联系,以及稳定币和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不同之处,帮助读者朋友们更清楚地理解稳定币的基础运作逻辑。

高华声教授
一个新东西的诞生,必然离不开了解并理解它,才能让自己在浪潮席卷而来时保持清醒和冷静。正如高华声教授在活动上所说的,增加认知在长期来看是比较值得的事情,增强认识、提高认知能力,这样无论时代来得快、来得慢,长期来说都是一件有“稳定”胜利的事情。不管是已投身相关业态的从业人员,还是可能与稳定币看似并无干系的普通人,都需要先弄明白“浪潮”的本质,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提升专业能力。
为什么说现在是讨论稳定币的“关键时刻”
毫无疑问,稳定币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因此,它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讨论之中。需求的产生,带来市场可能性的探索。三位嘉宾在介绍稳定币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在当下关于稳定币的讨论会越来越多。随着稳定币在跨境支付等领域崭露头角,对于它的监管进入了主流视野,各个经济体纷纷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稳定币发展路径和监管措施。这既为市场带去变化,也送来了更可落地的实践可能,进而使得此时此刻的讨论变得愈发重要。

杨光博士
深耕区块链领域的杨光博士也从其行业观察中总结了洞见,让我们看到了规则的规范性对于一个产品、一项业务、一个市场发展的影响,也从侧面展现了站在金融科技前沿的人们在如何努力让一个事物变得更加规范、更加向积极方向发展、更加具备“好”的可能性。正如他在活动中所说,一个行业合规以后,有合规的支付手段,有合规的业务,这些基础设施才会有更多的用户、更多的企业,进而有更多的经济活动在上面发生。
显然,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探索稳定币的各种可能性
在各种关于稳定币的讨论中,有一点是共识:它正在悄然重塑全球金融生态。无论是作为加密市场的一部分,还是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桥梁,稳定币在“野蛮”地探索各种可能性。
正如林雅恒博士在对谈环节所分享的,从跨境支付的高效便捷,到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替代性金融工具,再到它对传统银行系统的互补和冲击,乃至对全球金融秩序的影响,稳定币正在解锁各种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林雅恒博士
未来,随着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与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稳定币的技术逻辑、市场潜力、风险挑战以及各种尚待发掘的可能性,或许会被再一次改写。《稳定币:数字金融的未来》一书更加完整地呈现了稳定币作为传统市场挑战者所带来的机会,也细致提醒了当这一全新的金融新基建强势加入市场后存在的风险。但毫无疑问,在任何可能之前,我们仍需首先去了解它。
理解稳定币所带来的金融变革,无论对于从业者,还是普通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这场由三位来自学界、产业界的嘉宾联手完成的新书分享会,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深度对话,不仅为读者揭开了稳定币的神秘面纱,更展现了这场风潮背后的机遇与挑战,为我们点亮了了解稳定币世界的路标。在浪潮来临之时,以这场科普活动和这本新书《稳定币:数字金融的未来》为始,助力读者拥抱数字金融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