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当地时间8月5日,特朗普接受美媒专访,就访华及对华关税政策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特朗普在采访中明确,若中方在贸易协定上让步,他年底前会访华,否则不会进行“毫无意义的会面”。他还强调,并非自己求着访华,而是中方提出了会晤请求。这番话将访华与贸易谈判直接挂钩,透着浓浓的交易意味。
可特朗普的话可信度存疑。上任初期,他曾宣称100天内访华,结果不仅没兑现,还掀起了中美关税战,前后态度反差巨大。即便假设为促成协议可适当让步,以他朝令夕改的性格,也很难让人相信承诺能落地。
特朗普一边谈访华条件,一边对华亮出“四板斧”,试图在博弈中占据主动。
特朗普(资料图)
第一板斧,美国参议员向国会提交针对中国的制裁草案,借口是污蔑中国“挺俄”。这种毫无根据的指责,显然是想在中美博弈中给中国添堵,用政治手段施压。
第二板斧,美国交通部打算简化商用无人机规则。明眼人都清楚,这是冲着中国无人机来的。中国无人机在美消费级市场占比约九成,不仅受普通民众喜爱,连美军也青睐。美国此举就是想扶持本土企业,把中国产品挤出去。交通部长直言要“夺回制空权”,可消费级无人机领域,中国已领先不少,这招能否奏效还不好说。
第三板斧,特朗普计划对进口半导体芯片和药品加征关税。药品关税初期较低,1到1年半内会升到150%,最终可能达250%。这看似无差别,实则主要针对中国。中国每年向美出口数百亿美元半导体,美国药企也依赖中国原材料。特朗普想借此施压中国达成关税协议,同时推动美国海外半导体产能回迁。但这招副作用不小,对美企和民众影响很大。像微软、亚马逊等企业,计划大笔投入先进半导体发展人工智能,加征关税会大幅增加成本。美国近九成生物科技公司依赖进口零部件,药品关税可能推高成本、扰乱供应链,影响患者。
第四板斧,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威胁对中印等国加征关税。这是想在能源领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施压,扩大自身影响力。
美国这些动作,看似来势汹汹,可实际能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并不多。
美国(资料图)
从贸易角度看,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约7000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6万亿美元,中美贸易额仅占中国外贸总额的九分之一。这意味着,没了美国市场,中国还有全球其他地方可依靠;但美国若失去中国市场,后果更严重。英伟达、特斯拉等企业会损失惨重,不少本土企业可能关门,民众日常生活也会受影响。之前贸易战打响,美国民众疯抢中国商品,二十多个州长联合起诉特朗普政府,就是明证。
稀土领域,美国更没底气。中国是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加工出口国,产量、技术、产业链优势明显,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美国若没了中国稀土,军工产品性能会大降,对其军事实力打击致命,在这一领域根本没对等谈判资格。
中美实力和贸易谈判地位对等,甚至美国更需要中国市场。特朗普想凭几句话就让中国在贸易谈判上让步,不现实。
国家利益不容退让,贸易谈判涉及的是国家核心利益,不是特朗普来不来访华、参不参加阅兵能交换的。9.3阅兵纪念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代表人类公平正义和自由。美国作为当年反法西斯同盟主力,参加是应该的,不来反而是自己没面子,哪能把这种正义之举当交易?
面对美国的动作,中国有足够底气应对。稀土、持有的美国国债以及韧性十足的经济大盘,都是反制的资本。中国经济总量大,市场广阔,抗风险能力强,不会被美国的关税大棒吓倒。
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方早已表明态度。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美国以“对等”为名行霸权之实,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中国发布的《中国政府关于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的立场》,清晰表达了严正立场。
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做法也多有批评。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认为,特朗普的政策是“全球贸易一体化史上的黑暗日”,严重破坏了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且长期难以修复。
美国国会大厦(资料图)
开放合作是大势所趋,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各国都有发展权利,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大家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好国际体系和多边贸易体制。
特朗普的“四板斧”和访华条件,本质上是商人思维在国际政治中的体现,可国家间的博弈和合作,不是简单的生意交易。中国会坚守国家利益,也欢迎美国以真诚态度对话协商。但想靠施压和威胁让中国让步,注定行不通。中方的反击说到就到,外交部的回应也底气十足,这背后是国家实力和正义立场的支撑。
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取决于双方是否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特朗普的态度变化只是表象,真正起作用的是两国的实力对比和共同利益。中国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既不惹事也不怕事,会坚定维护自身权益,推动中美关系在正确轨道上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