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锋律师,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注于金融行业法律服务,经济犯罪、职务犯罪辩护,办理了多起重大职务犯罪、重大金融经济犯罪案件。)

目录
一、国家监管政策发生变化,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二、虚拟货币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三、对虚拟货币经营者的几点建议
一、国家监管政策发生变化,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1、2021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等10部委发出《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规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通知》的发布,意味着国家对虚拟货币交易的态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由默许或者支持转变为禁止,这与2020年左右大行其道的P2P行业非常相似。
《通知》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禁止事项规定得非常明确和详细,既一律不得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动。
《通知》发布后从事虚拟货币交易的有关企业和个人应当及时调整业务方向,减少虚拟货币交易,否则,可能会面临两种法律后果,一是相关民事法律行为可能无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签署的各类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的合同无效,相关参与方可能要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是从事虚拟货币交易,参与人数众多,金额较大,相关参与方可能要面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指控。
2、2022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规定以虚拟币交易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新《非法集资司法解释》发布后,虚拟币交易再无合法生存的空间,从事虚拟货币交易,只要涉及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或者对象150人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将会被追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责任。
二、虚拟货币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等10部委已经明确规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新《非法集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以虚拟币交易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从事虚拟币交易的个人或者单位,可能要面临两种法律后果。
(一)民事责任
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投资人签署的各类投资(买卖)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的合同无效,出卖人个买受人根据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存在三种可能,一种是虚拟货币经营者有过错,需返还投资款;另外一种可能是虚拟货币经营者和投资人都有过错,虚拟货币经营者返还投资人部分投资款;第三种是投资认有过错,损失自担。
虽然上述规定对投资人来说是利好,但是进行诉讼程序,投资人的目的并不容易实现。
一是虚拟货币交易都使用的是电子合同,证据不易保存,一旦平台倒闭,这些电子合同瞬间被删除或者消失。即使保留了电子合同,也因为不符合电子证据要件而面临无效的风险。
二是从事虚拟货币交易的平台或者公司流动性较大,办公场所随时更换,一旦发生纠纷,往往关门失联,无从查找下落。
三是投资者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的流程不规范,资金往来往往与合同不一致,投资者的诉求很难获得证据支持。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投资者和与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之间的纠纷,很难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即使投资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赢了官司,这些平台瞬间人去楼空,消失不见,判决得不到执行。
(二)刑事责任
无论是虚拟货币交易的ICO,还是IEO,或者是IGO,或者是IDO,或者是IFO,或者是其他的虚拟货币交易形式,都是通过买卖、发行虚拟货币获取资金。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等10部委已经明确规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通过这种形式获取资金,只要达到定罪标准,一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不仅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或者是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或者是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将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或者是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金融活动,也将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因此,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只要是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募集资金,或者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媒介服务,只要涉及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或者对象150人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将会被追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责任。
三、对虚拟货币经营者的几点建议
1、首先要清醒的认识到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风险,不能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退出这个行业。
2、如果要开展虚拟货币交易业务,一定要严格把控商业风险,不能出现侵吞、诈骗投资者资金的行为,不能出现挤兑、跑路的情形。因为虚拟货币交易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一旦投资者报警,符合立案条件的,公安机关会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存在上述情形,公安机关一般不会主动介入。
3、减少虚拟货币交易的规模,降低资金池。
虚拟货币交易是非法金融活动,监管部门会进行常态化监督。如果交易规模过大,沉淀或者吸收资金过多,即使平台没有发生侵吞、诈骗、挤兑、跑路的情形,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会主动进行核查。